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聯發科即將開啟「雙蔡時代」。

20173月底,聯發科正式公布網羅蔡力行擔任共同執行長,職務內容直接對董事長蔡明介負責,並於6月初提前正式就任,至此聯發科開啟「雙蔡時代」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位曾在台積電、中華電信都留下顯赫事績的傳奇人物,轉戰聯發科的消息一傳開後,對聯發科集團和整個科技業都引起了不小的震撼。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這次輪到聯發科面臨裁員了?

先講結論,我比較偏向相信聯發科對外所宣稱的那般,將借助蔡力行在半導體業、電信業的豐富歷練,帶領聯發科進行轉型改組,提供公司更精確和有效的發展方向。簡言之,我不認為他是來裁員的。


世說新語中有記載這麼一段關於曹操斬糧官的事蹟:

曹操行軍,倉榖不足,私召主者問如何?主者曰:『可行小斛足之。』操曰:『善。』
後軍中言操欺眾,操謂主者曰:『借汝一物,以壓眾心。』乃斬之,取首判曰:『行小斛,盜官榖。』軍心遂定。

不少人都在臆測聯發科聘請蔡力行的目的不過是請他作黑臉,由他負責引發民怨的裁員工作,所作所為不過是照搬那套曹操斬糧官的戲碼。甚至有媒體繪聲繪影表示可能將有3000人規模的裁員潮

無可否認,蔡力行過往美其名為「數字管理」,實為「cost down」的事蹟的確赫赫有名,再考慮到聯發科近兩年的經營困境,找位有口碑、被坊間稱為「股東笑呵呵,員工苦哈哈」的鐵血執行長來進行人事成本控管也看似合情合理,而巧合的是這段時間聯發科的股價居然重新站上了250元。

可是就如開頭所先講的結論,我不認為是如此。

在主觀部分,我不願相信聯發科的決策高層會做出這種路人皆知的行為,特地找一位「cost down專家」來背負臭名,完成階段性任務後隨即切割。裁員也就罷了,還沒有人願意當黑臉擔此責任,只敢外找替死鬼乍看之下沒有弄臭自己名聲,實則對聯發科的形象極度重傷。

在客觀部分,聯發科當下面臨成立20年來最大的困境是事實,但若在這個時間點進行大規模裁員,那就真的太不智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成本及獲利的相對關係:

從以下表格可以看出,聯發科自2014年站上智慧型手機3G晶片的霸主之位後,接下來在4G晶片市場和高通近身肉搏的兩年,營業利益率從大於20%一路衰減至不到10%。到2017Q1甚至已到面臨損益兩平的局面。


2017Q1
2016
2015
2014
毛利率
33.5%
35.6%
43.2%
48.8%
營業費用率
31.3%
27.3%
31.1%
26.6%
營業利益率
2.2%
8.4%
12.2%
22.2%

這幾年營業利益率的嚴重衰退,最大關鍵是產品毛利率整整掉了一成五。2015年的營業費用率雖一度比前一年暴增5%,但在2016年隨即壓回了略高於2014年的水準。

至於2017Q1的營業利益率會低至如此,由於營業費用率受到賣傑發科業外收益認列以及年度費用在第一季認列的傳統作法所影響。當然了,即使扣掉賣傑發科的收益認列,營業利益率也不過5%左右。

從以上三個指標數字可以看出,這幾年的營業費用率或有增加沒錯,不過就算蔡力行有辦法將營業費用率控制到2014年的水準,對營業利益率也實在沒有改善多少。或者說,營業利益率的下降其實可和毛利率的衰減畫上等號,該如何拯救即將跌破30%的毛利率才是提高營業利益率的根治且有效方法。


二、4G市場的反擊:

聯發科在進入2016年之後確實不好過,遲遲打不進高階市場,中低階市場遭遇高通不計成本的殺價競爭,中國移動的補貼標準上調到cat.7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這一切似乎要在2017下半年撥雲見日了,據傳聞聯發科預計下半年推出搭載新世代modem架構的手機晶片,不但成本面大幅改善,規格也會達到中國移動的補貼標準。

另一方面和OPPOvivo魅族……等手機廠緊密合作,聚焦於過往拿手的中低階晶片開發,可能會推出更符合手機廠AP端開發需求及性價比的晶片,聯發科隱然有將在2017下半年展開反擊,2018再度對決高通的態勢出現。

倘若這些傳聞為真,聯發科成功藉由modem成本和技術的改善重新鞏固中低階市場。那麼接下來不論是要正面迎擊高通,還是企圖重新挑戰高階市場,所需的開發人力比起現在應該只多不少。


三、智慧型手機即將邁入5G時代:

我想應該沒人想過智慧型手機的更迭速度會如此之快,4G晶片市場不到一年就被殺成紅海,不到三年就已經在喊準備進入5G時代。

即將踏入5G時代的前一刻,智慧型手機的性能越來越強大,先進製程下的晶片設計複雜度也呈倍數成長,AP端還是modem端皆是如此,所需的開發人力實在不是前幾年進攻3G4G時可以相比的。

面對高通這通訊領域的巨人,以聯發科現有手機相關部門的規模,別說趁著轉型5G時趕上對手,說直白了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若還進行人力縮減,幾乎等於是宣布在5G領域提前投降。

亦或聯發科在現階段其實已開發出能擊敗高通或與其相抗衡的殺手級技術,所以不再需要如此多的開發人力,但我認為這可能性微乎其微就是。


四、新興應用領域的拓展:

限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飽和,如今整體半導體業欠缺成長動能,先進製程又必須承擔高額的研發成本,導致半導體業開始呈現大者愈大、勝者全拿的狀況。

不論是人工智能、虛擬實境,還是我十分不看好的物聯網和車聯網,這些新興應用領域市場到底何時會爆發其實難以評估,或者會不會爆發都是個大問號。即便真的爆發了,相較於智慧型手機市場,聯發科又能從中獲得多少利益?通通都充滿著不確定性。

也許智慧型手機不太可能再有爆發性成長,可是這不代表此市場在衰退,如我之前所提過,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了淘汰賽。縱然聯發科相對高通而言是處於弱勢方,智慧型手機晶片相關的營收目前佔聯發科總集團營收比例仍超過一半,短時間內沒有任何現有產品線能夠取代之,更別說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新興應用領域。

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在其他商機尚未爆發的新興應用領域提前布局絕對是必要的,如何守住、甚至改善現有的智慧型手機獲利,又能同時涉足其他新應用領域則是一大挑戰。就聯發科目前的開發人力尚且捉襟見肘,況裁員乎?


蔡力行究竟能為聯發科帶來什麼改變,坦白說真的沒那麼好預測但基於以上幾點分析,我認為聯發科實在沒有理由在這個時間點進行裁員,畢竟其每股純淨值高達160元,就算每年賠10元,也要賠個超過十年才會倒閉,若短時間內因為轉型而導致低獲利、甚至虧損,應該都是能承受的範圍,只要改變的方向正確,能在未來重新贏回市場即可。

除非聯發科決策高層認為以上種種都不太可能成功,精簡人事成本是唯一可行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