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太陽旗的落日餘暉 - 沖繩登陸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歷史留名的戰役著實不少,可是相較於歐洲戰場,亞洲戰場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實際上在亞洲戰場,尤其是太平洋海戰部分,其實亦存在不少值得反覆討論的精彩場面,沖繩登陸戰即是一例。

雖然論象徵性,不如珍珠港事變;論戲劇性,不如中途島之戰;論戰略性,不如硫磺島之戰。但論慘烈程度,沖繩登陸戰絕對可稱作第一。這場戰役不但慘烈,同時也是許多歷史走向的重要轉捩點,更間接促成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的決定。

先就帳面數字來看,硫磺島之戰美日雙方總死亡人數大約是六萬人,沖繩登陸戰光是在陸戰部分,美軍死亡人數就超過一萬,傷亡總計將近八萬五千人。日軍則是近十萬人死亡,以及十五萬平民死亡或失蹤。


沖繩登陸戰的時間點緊接在硫磺島之戰後,間隔不到十天。日軍負責防守沖繩的最高級將領為牛島滿,原本預定帶領十萬部隊防守沖繩。然而日本政府因為硫磺島之戰的失敗,以及對美軍跳島戰術的掌握度不足,選擇將其中的精銳部隊調去防守台灣。

牛島滿面對的不僅有以美軍第五艦隊為主力的上千艘軍艦,還有超過五個師,至少十八萬人的陸戰部隊。而沖繩登陸戰已屆二戰末期,日本政府無力提供海空部隊支援沖繩島的防守部隊,再加上沖繩島上資源匱乏,連建造防禦工事的混凝土都不夠。牛島滿即在陸海空三方面皆屬絕望性差距的狀態下迎接這場戰役。

所以日軍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打贏這場戰役,戰略目標是為日本政府拖延時間,緊守日本本土的最後門戶,作為擁抱太陽旗榮耀的最後掙扎。而這一戰竟然纏住了美軍超過八十天,讓美軍在沖繩登陸戰留下了陸戰隊於單一戰役中死傷人數的最高紀錄,至今仍未被改寫。

經歷過諾曼地登陸,美軍深知登陸戰的恐怖,於是帶了比諾曼地登陸還要更大規模的海陸空部隊,在登陸前先用軍艦將沿岸每一寸土地完整轟炸一遍。美軍的陸戰隊在進行登陸時確實沒有碰到太多抵抗,他們甚至一度以為日軍已決定棄守沖繩,寄望本土決戰,豈料沖繩登陸戰真正的惡夢隨即到來。

考量美日雙方軍隊資源的落差後,牛島滿作的第一個決定是放棄防守沿岸,選擇將部隊盡數放在沖繩內陸的叢林與山岳地帶。美軍的海空部隊就算在沖繩全島進行地毯式轟炸,也無法對躲藏在山腹地道中的日軍造成有效傷害。

第二個決定則是逼迫美軍作近於白刃戰等級的短兵相接,日軍幾乎是等到美軍出現在肉眼視距範圍內才從山腹地道中衝出。這作法對日軍的傷亡當然也不小,但雙方戰略目標完全不同,美軍常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直接面對死亡。好萊塢戰爭電影「鋼鐵英雄」,某程度上還原了這段的慘烈戰況。

美軍在付出大量傷亡後總算逼近日軍的最後防線,由於已經是最後防線,日軍實在退無可退,這裡終於成了沖繩登陸戰中最慘烈的修羅場。沖繩失守的前一刻,幾乎喪失指揮系統的日軍不斷發動萬歲衝鋒,單單就這一區的戰果,就造成美日雙方共計近九萬的傷亡。加上還有大量平民在附近避難,受到牽連的平民死傷難以估計。

最後一次萬歲衝鋒後,牛島滿於日軍司令部內切腹,其副官八原博通亦請求一同自盡赴死,結果遭到拒絕。牛島滿對他說:「如果你死去,後代就沒有人知道這場沖繩戰役的殘酷,請帶著這個不能忍受的恥辱活下去,這是命令。」而八原博通是在此戰役中生存下來的日軍最高級將領。

沖繩登陸戰中慘烈的不只是陸戰部分,在美軍甫陷入沖繩內陸的泥淖當下,美軍的第五艦隊碰上了更恐怖的情況,超過千架戰機組成的神風特攻隊毫不間斷的波狀攻擊。

第五艦隊面臨了困難的抉擇,如果他們撤離,那麼陸戰部隊將被孤立,陸戰部隊一旦失去海軍艦隊的砲擊支援,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但如果繼續留下支援陸戰部隊,就得承擔日軍神風特攻的威脅。

最終第五艦隊決定留下來,代價是三百艘以上軍艦的重大損失。

至於太陽旗的精神象徵:大和號,則為了掩護神風特攻隊而出航支援。其實這亦可視為大和號本身參與了神風特攻,因為此時的日軍已經沒有所謂的艦隊可言,沒有航空母艦和周邊艦隊掩護的大和號,其防禦能力極其脆弱,而大和號實際上才剛出港就被美軍擊沉。

假若日本政府並未將精銳部隊調離沖繩,我想沖繩登陸戰,至少在陸戰部分,必定會比現在所知道的更加慘烈。

沖繩登陸戰的結束也代表了幾個歷史意義,其一為隨著大和號的覆沒,正式宣告了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結束。其二為美軍被此戰的傷亡數徹底嚇壞,評估用這種方式打日本登陸戰的話,最少也要死兩百萬陸戰部隊才打得下來,所以最後選擇投擲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這個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