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中華酷聯到華米歐維。

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者被合稱「中華酷聯」,是數年前在3G時代,智慧型手機初次爆發時領導中國市場的四大品牌;多年後的現在,領導中國市場的手機品牌已變成華為、小米、OPPOvivo,故又被合稱「華米歐維」。

從中華酷聯到華米歐維,絕不僅是手機廠的排名重新換過而已,其實背裏代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生態的兩個時代,短短數年間出現了大幅改變。從處理器晶片到周邊元件,甚至是包含手機廠自己在內的整條手機供應鏈,都不得不面臨華米歐維時代的市場困境。

暫且將時間軸拉回到數年前,即中華酷聯領導中國手機市場之時,此四家再加上三星和蘋果,此六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總市占率約六成左右;其餘超過四成則由數十至數百家二三線廠分食,當時可說是智慧型手機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


當然了,當年能造就如此盛況,實在不得不歸功於聯發科的Turnkey

所謂的Turnkey,係指把屬於系統廠該做的事情通通幫忙做好,等於直接幫客戶開發完整一套系統,提供整套解決方案,而客戶只要負責機構部分就可以量產,大幅降低系統廠的研發門檻。

一來Turnkey確實幫客戶節省了不少開發成本,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二來晶片設計和系統開發都在聯發科自己內部,開發起來也更有效率。弄到後來許多客戶都失去自主開發的能力,貪一時方便而導致被Turnkey綁死,沒有更換供應商的可能。

許多人對聯發科有所誤會,一直以為聯發科只是一家優秀的晶片設計公司,事實上聯發科更像是一家軟硬整合的系統廠,不單只是晶片設計公司,其提供的Turnkey解決方案實比晶片本身更具競爭力。

眾所皆知,這套Turnkey商業模式在中國手機市場獲得空前成功,間接造就了大量的中國本地品牌和山寨白牌,3G時代打得高通無力招架,逼得高通不得不跟進推出類似的解決方案,可是完整性始終不及聯發科。

可惜成也Turnkey敗也Turnkey

稍微思考一下家用電腦的市場生態,當我們想買一部電腦時,會發現中央處理器不是來自Intel就是AMD,主機板只能在技嘉、華碩等幾家間選擇,硬碟和記憶體等周邊元件同樣是被數間主流供應商壟斷,作業系統和生活常用的附屬軟體更是微軟一家獨大。

而電腦品牌廠不過就是根據消費市場不同層次的需求,整合不同規格的元件,又因為市場競爭,致使品牌電腦的利潤非常之低,除非有幸遇到完全不懂電腦的肥羊客戶。

晶片供應商提供的Turnkey,加上手機供應鏈的高度成熟與快速整合,成為使智慧型手機重複且快速走一遍家用電腦如何步入低利潤之路的主因。

先就結果來看,近兩年無疑是中國手機市場品牌競爭的淘汰年,面對不可擋的市場飽和,手機廠彼此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如果手機廠始終拿不出刺激市場消費的賣點,甚至有被淘汰的可能。

因此手機廠必須提高和強化自身的品牌價值,才能穩固市場地位。例如華為主打自製麒麟處理器,自產旗艦級手機贏得高端形象;小米一向以高性價比又不失創新和高品質著稱;OPPOvivo則成功以中階硬體規格重新定義了高端使用者體驗。

反之沒有品牌價值和顧客忠誠的手機廠將會越來越難以生存,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在上演一場快速淘汰賽,產業資源進一步往一線廠集中的局面,亦即現在的華米歐維。

進入4G時代不過區區數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生態已從百家爭鳴快速整併到剩寥寥幾家了。以中國市場的銷售量來說,2018年三星雖然於中國市場嚴重衰退至市占率不到1%,但是華米歐維加上蘋果,此五大品牌的總市占率竟逼近90%,徹底分食了其餘二三線廠的市場。

整體市占率愈集中於特定品牌的現象,遠比許多人預測得更快,而且此現象看來是不可擋的趨勢,縱使改看全球市場的銷售量還是同樣存在相同狀況,只不過姑且仗著總銷售量勉強維持平盤而較不明顯。

廠商
2018年銷售量
2018年市佔率
2017年銷售量
2017年市佔率
華為
1.05
26.4%
0.91
20.4%
OPPO
0.79
19.8%
0.81
18.1%
vivo
0.76
19.1%
0.69
15.4%
小米
0.52
13.1%
0.55
12.4%
蘋果
0.36
9.1%
0.41
9.3%
其他
0.50
12.5%
1.08
24.3%
總計
3.98
100.0%
4.44
100.0%
近兩年中國市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

廠商
2018年銷售量
2018年市佔率
2017年銷售量
2017年市佔率
三星
2.95
19.0%
3.21
20.9%
蘋果
2.09
13.4%
2.15
14.0%
華為
2.02
13.0%
1.51
9.8%
小米
1.22
7.8%
0.92
6.0%
OPPO
1.18
7.6%
1.12
7.3%
vivo
1.01
6.5%
1.00
6.5%
其他
5.08
32.7%
5.45
35.5%
總計
15.55
100.0%
15.36
100.0%
近兩年全球市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

如此劇烈的市場生態變化,從最上游的處理器晶片設計到終端的手機周邊零件,對整條供應鏈任何部分皆造成了實質危機。

就以決定手機性能關鍵的處理器來說,過往主要掌握在高通、聯發科等少數幾家第三方晶片供應商手中,其同時提供完整配套的Turnkey解決方案,搭配周邊元件供應商準備大量規格不等的標準配件供選擇,最後再交給專業代工廠負責組裝。

手機廠在產品開發上多半聚焦於外觀和機構設計,獨具特色的操作界面與品牌行銷,其餘只需要掌控好供應鏈的品質即可。甚至在Turnkey保護傘下,連操作界面的開發都可以省去。

核心元件供應商高度集中,產業分工明確,供應鏈成熟的市場生態,帶來的後果是讓進入手機產業門檻的快速拉低。較低的門檻讓諸多二三線廠大舉涉足手機產業,然而這種生態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不但非正向,反倒加劇了市場惡化。

其所推出終端產品本身並無太多創新可言,幾乎都是直接使用高通或聯發科的解決方案,在硬體規格和性能上高度相似,無法構建出明顯的差異化,產品特色除了性價比之外還是性價比,使得整個手機產業的硬體利潤極其稀薄,彼此之間競爭的焦點永遠是價格戰。

當整個市場競爭核心都圍繞在了性價比上時,這是一個產業進入紅海,難以成長的重要指標。

沒有資源自主開發因而仰賴Turnkey,仰賴Turnkey因而無法創造更高利潤,這種負面循環迫使沒有品牌價值的二三線廠只能拚著誰能夠承受更低的利潤以求生存,樂視和金立已先後不支倒下,試問魅族、360、錘子和小辣椒還能撐多久呢?

二三線廠固然不能沒有Turnkey和供應鏈,Turnkey和供應鏈同時也不能失去那些二三線廠夥伴。要知道一旦市場淘汰到僅剩數家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一線廠時,這套商業模式將不再吃得開。

這充分解釋了為何高通和聯發科近年的主要角力戰場放在OPPOvivo家,純粹因為蘋果、三星華為皆已大量引入自製處理器晶片。但若OPPOvivo的市占率持續攀升,誰能保證數年後他們不會自製處理器晶片?到時候需要第三方晶片供應商嗎?

實際上整個手機供應鏈都面臨類似處理器晶片供應商的狀況,供應鏈不再擁有手機市場的主導權與強勢議價能力,甚至在一線廠相互競爭時需要被迫選邊站還可能隨時可棄

所以除非在特定元件的市場掌握度有像三星之於DRAM般的絕對地位,否則市場生態必定主客易位,和數年前的情況完全相反過來。一線廠愈來愈強調自主研發、追求垂直整合,不再是品牌廠依附供應鏈存活,而是供應鏈無法離開品牌廠。

以上討論下來,最後的得利者似乎是終端手機品牌廠?那倒也不見得,只能說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手機品牌廠會比供應鏈廠商具有市場話語權。

畢竟高度普及化並工具化的手機,本身很難再和科技、新穎等具高附加價值的元素作連結。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的性能已經能滿足一般用戶大多數的使用需求,旗艦級和高階很難塑造出關鍵性的體驗差異,自然也就失去了溢價空間。

進入華米歐維時代後,智慧型手機究竟是已經完成了其階段性任務,類似家用電腦般的歷史地位,成為人類生活暫且不可或缺卻又不再有成長動能的成熟產品,並且隨著科技進步,部分功能逐步被新興硬體裝置取代。抑或能藉助摺疊式、5G和人工智慧等題材繼續保持其所剩無幾的新潮價值?

有趣的是,這個問題並無法從智慧型手機產業裏找出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