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大軍師司馬懿觀後感。

說到2017年最熱門的中劇,就不得不提「大軍師司馬懿」了。這齣劇在網路上甚至得到了該年中國唯一良心作的高口碑評價。

據傳大軍師司馬懿共斥資約四億人民幣製作,拍攝期長達近一整年,時間約是一般中劇的三倍。坦白說近年中國影劇的一大特色是「軟體跟不上硬體」。有充沛的資金和市場支持,再加上渾然天成的遼闊山水場景,拍攝畫面以及場面特效早已不是問題,尷尬在於總是端不出夠水準的劇本和演員。

這次劇組在劇本上選擇了三國歷史這張安全牌,其實根據三國歷史改編的歷史劇相當常見,畢竟三國演義大概是華人文化圈最廣為流傳的歷史小說,流傳百年的千錘百鍊劇情也適當遮避掉了可能沒有好編劇的短處。而這類型改編作品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藉助原作的知名度,故擁有較為穩定的觀眾基數,但相對存在改編後和原作的比較包袱。

大軍師司馬懿很不同地以曹魏為背景,以司馬懿為主角來敘說故事,跳脫常見的蜀漢視角,不再是三國演義那般的蜀漢本位,把家喻戶曉的三國故事帶出了更廣闊的視野。


大部分歷史劇為了具現化諸多歷史人物的性格和風範,降低觀眾了解該歷史時代的門檻,劇情和史實多少有所出入,大軍師司馬懿同樣存在這些特色。

像是曹操麾下最著名的五位謀士:荀彧、荀攸、程昱、賈栩、郭嘉,戲份皆或多或少遭到刪改。是的,你沒看錯,曹魏政權謀士如雲,司馬懿論功績還真排不進前五。郭嘉短短幾集就收場,荀攸、程昱各只有兩段戲份,唯一勉強得以倖免的只有荀彧其餘歷史人物所獻的謀略計策全部移花接木到司馬懿身上,賈栩更是在整齣劇中完全沒出現。

無可否認此齣劇或多或少刪改了歷史,有些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和因素作了調整,使它更戲劇化、更具張力,某程度上也美化了曹魏政權底下幾位歷史人物的形象。不過至少於主線上並未嚴重偏離史實,就如三國演義的七分真三分假,再怎麼誇飾或神化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和神機妙算,仍無法改變蜀漢滅亡的歷史結果。

若能成功吸引觀眾,引起觀眾對歷史的興趣,將歷史人物形象更立體,我認為那些適度的改編絕對可以接受,絲毫瑕不掩瑜。

於是主角司馬懿首當其衝,劇組套用了民間野史傳聞其具鷹視狼顧之相的設定。家庭關係不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與妻妾張春華、柏靈筠的相知相惜,面對任何困境皆以被動為主動,從不與人為敵,偏偏又每一次的發展都照著他的計畫所走。

司馬懿從月旦評嶄露頭角開始,被曹操強行徵辟為官,先是捲入了曹魏政權的立儲之爭,接著盡心竭力輔佐曹丕成為開國明主,而後開創新政、扶持士族、抑制宗室。經過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政權,終其一生為魏國付出了重大貢獻。

當然了,那些看似和善無私和迫不得已,那些看似命運的種種安排,實際真的是這樣嗎?亦或其深謀遠慮,背地推動歷史巨輪,只為了成為笑到最後的勝利者?

不過倘若只有這樣的改編,恐怕還是不夠造成話題,要如何以新穎的演繹手法去呈現老梗般的歷史劇才是難題。一般而言,觀眾對於這類型的歷史劇情已具備極高的熟悉與猜測一成不變的預期心態,因此劇組在加入新元素的拿捏上需要精準的品味。

然而大軍師司馬懿的劇組依然辦到了,以衣帶詔配上月旦評帶來耳目一新的開場,台上楊修和司馬懿間的唇槍舌戰與台下曹操和董承間暗潮洶湧的謀殺計畫呈現鮮明的節奏對比,除了是一場張力十足的絕佳段落,更成為一辨識度極高的標籤,因為其他三國歷史劇幾乎都未曾仔細交代過這段,劇組的企圖心相當明顯,著實值得一提。

又如適當採用了不少現代口語,不同於其他歷史劇滿口文言文那般枯燥拗口,這齣劇整體對話流暢易懂,關鍵部分又不失古文詩賦之美,讓觀眾體會古人才學素養之高。

雖然這齣劇名叫大軍師司馬懿,但我必須說飾演曹操的于和偉才是讓這齣劇徹底爆紅的最大關鍵。曹操這角色完全主導了前期劇情的推進,其精湛的演技為大軍師司馬懿打下了良好的支持基礎。

于和偉近乎完美地詮釋何謂「梟雄」,在一統天下為畢生志業下所展現的權謀審度及御人之術,很難不被劇中曹操這位亂世英雄所散發的氣魄和胸襟所懾服,有他參與的對手戲都精彩無比、百看不膩。更令人訝異的點在於,于和偉上一齣劇的代表作竟是在「新三國」中飾演劉備,這演技的轉變是何等的厲害啊!

另一位讓人難以忘懷的配角是楊修,姑且不論這齣劇裏的楊修符合史實的部分到底有哪些,劇組成功為司馬懿塑造了一位機敏絕頂、張狂跋扈又極具魅力的好對手。多少觀眾恨不得司馬懿早日擊敗楊修,當楊修最後悲劇收場時卻又感到不捨。楊修這個角色實在太經典,劇情中後期和司馬懿站對台的的曹真、曹爽皆遠遠不如。

整齣劇並非毫無缺點,只是平心而論,要長達八十六集的每集都維持高水準的確有點強人所難,所以與其說是缺點,不如說是我為其感到的可惜之處。

由於曹操、楊修、荀彧等幾位配角的演技太過高竿,當劇情正式進入曹丕政權後,已不容易出現前期那般的驚艷感,再之後的曹叡、曹芳兩時期更是每況愈下。就如前幾段所述,擔當反派的曹真、曹爽撐不起那樣的戲份,導致上半部後期和下半部後期都顯得有些拖戲。

或如司馬懿的悍妻張春華,在劇情中期有些段落的應對過於不識大體,看得出來致敬「我的野蠻女友」之鑿痕甚深,令劇情有些失焦。

反倒是一些新配角如司馬師、司馬昭、鍾會、鄧艾等人的戲份較值得細細品嘗,偏偏整齣劇就收在高平陵之變兩年後司馬懿逝世,之後明明尚有司馬昭弒君、二士爭功、三國歸晉等大好題材可以發揮,不單將司馬家的後事交代清楚,也能將下半部的劇情補得更加飽滿。

縱使我相當偏愛歷史劇,事實上仍有許多歷史劇讓我看不下去,而大軍師司馬懿卻能讓我看得欲罷不能。全劇氣勢磅礡、節奏明快,已不知多久沒遇到如此佳作,若再考量到這齣劇乃是高達八十六集的長劇,只能說我對該劇組真的十分佩服,冷飯熱炒竟能炒出這一番滋味。

我個人對大軍師司馬懿的評價非常高,甚至認為這齣劇有機會撼動根深蒂固華人文化圈數百年的蜀漢本位版三國歷史。如果不排斥中劇,那值得一看;如果偏愛歷史劇,則絕對要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