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2018年台北市長選戰之民進黨的戰略布局。

2018年底台北市長選舉在即,民進黨對於是否要禮讓柯文哲仍舉棋不定,雖然泛綠選民似乎對柯文哲極為不滿,希望民進黨能派出人選,陳菊、賴清德、呂秀蓮、姚文智……等人都依序被點名過,點到名的當下也紛紛跳出來抨擊柯文哲製造存在感,然而始終無人敢正式宣布參選到底。

就在近日,民進黨終於宣布正式徵召姚文智參選台北市長。

在我看來,這不過是逼柯文哲對民進黨做政治妥協的一步棋,即使檯面上正式徵召了姚文智,我依然不認為民進黨和姚文智會參選到底。


原因在於柯文哲的選情其實沒有想像中樂觀,可以從過去幾屆台北市長選舉的得票排名看出端倪。民進黨若派人參選,對柯文哲的選情絕對有影響。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得票
陳水扁62
趙少康42
黃大洲36
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得票
馬英九87
李應元49

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得票
郝龍斌69
謝長廷53
宋楚瑜05
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得票
柯文哲85
連勝文61


既然2014年連勝文都能拿到61萬票,丁守中會拿不到嗎?既然2002年李應元都能拿到49萬票,姚文智會拿不到嗎?過往幾年台北市長選舉的有效票約140萬票上下,扣掉藍綠雙方各自的基本盤61萬票和49萬票,柯文哲幾乎篤定落選。

退一步來說,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中,柯文哲和連勝文的差距不超過25萬票,姚文智甚至不用拿到李應元創下的基本盤49萬票,只要能從柯文哲手中搶回20萬左右泛綠選民的支持票,柯文哲怎麼樣都不太可能勝出。

我認為民進黨打的算盤很簡單,反正我也選不上,乾脆出來攪局讓柯文哲感到選情不利,屆時再以禮讓、棄保或合作的名義換取柯文哲對民進黨妥協。可是問題來了,誰要負責出來攪局?誰又願意參選到一半被棄保呢?

大家對台灣的政治人物都很熟悉,其心態普遍皆是個人利益凌駕於黨派利益,黨派利益又凌駕於國家利益。許多政治人物很蠢,但要蠢到犧牲個人利益?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因為全台灣人民都知道,不論民進黨是派砲灰出來攪局還是全力應戰,台北市長勝選之位都輪不到他們,他們的功用僅在於使柯文哲選得艱辛或拉下柯文哲讓丁守中上台。

這種毫無勝選可能,又會使另一方得利的攪局行為,坦白說對該參選人的政治生涯著實造成極大傷害,甚至有可能就此失去政治舞台,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內眾多政治人物對柯文哲拼命叫囂,卻一直沒有人敢正式一戰。

況且這中間還存有個不確定性,如此只有攪局意義的參選真的還拿得到民進黨的基本盤票數嗎?這恐怕也是柯文哲至今仍未對民進黨妥協的原因,或許在他的評估中,民進黨參選人將會落到2006年宋楚瑜的處境,選民會自動棄保,實際上對選情的影響有限。

柯文哲的評估絕對有其根據,台灣人熱愛選舉,更愛支持方贏得選舉。1994年趙少康、黃大洲分裂,因而讓陳水扁選上台北市長;2000年宋楚瑜、連戰分裂,因而讓陳水扁選上總統。同陣營分裂導致敗選對台灣人印象太過深刻,民調歸民調,踏入投票所時選民對敗選的恐懼將會對改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賽局思維去投票,於是才會發生2006年郝龍斌、宋楚瑜兩人間的棄保效應。

只是這種棄保效應評估亦存在一不確定性,過往幾場著名的同陣營分裂導致敗選皆是發生在泛藍陣營身上,泛綠選民其實並未嚐過類似滋味,未必會像泛藍選民那般被訓練到自動棄保。

顯然這即是民進黨和柯文哲兩方的角力重點和認知差異,民進黨可能認為他們上看基本盤,再不濟也會是位俱威脅性的攪局者;柯文哲可能認為選民夠理性,會自動棄保攪局者,民進黨對選情的影響相當有限。

回過頭來,如果我是民進黨的話,我會派人出來參選台北市長嗎?

答案是會,而且絕對參選到底。站在黨派利益優先的角度思考,只需要派位類似當年李應元的砲灰棄子負責攪局,就極有機會拉下柯文哲,至於被視作攪局小丑的政治生涯呢?完全不重要,不然為何稱之為棄子?

拉下柯文哲的真正目的是讓丁守中當選,因為以國民黨過往的連選連任習慣,丁守中不要犯太過誇張的錯誤,再戰下一任是可以預期的事。換句話說,若國民黨欲培養後起之秀蔣萬安,遵循陳水扁、馬英九般的台北市長到總統之路,起碼會被丁守中卡住八年。

國民黨在2016年總統選舉已無意義消耗掉朱立倫這張牌,若沒有把蔣萬安扶植起來,未來數年將遇到黨內找不到一線政治明星的窘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